《环境治理 中国答案》 第一集: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在行动

来源:央视网 | 2023年03月24日 17:49
央视网 | 2023年03月24日 17:49
原标题:
正在加载

2020年6月20号,西伯利亚北极圈以内的维尔霍扬斯克监测到38摄氏度气温,创下北极地区新的高温记录。

根据相关资料,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持续减少,自1979年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,海冰面积已经缩小了31%。

高风接受央视网专访

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介绍说,北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制作用,原本北极冰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回大气层,现在北极冰覆盖范围持续减少,变成深蓝色的海水,就能够更快的吸收太阳的热量,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。

北极理事会于1996年9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。中国自2006年提出申请,历经7年,终于在2013年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,实现了从特别观察员国成为正式观察员国的转变。

中国作为北极区域外国家,为什么要参与北极事务?

高风说,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,而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面前,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、独善其身。

高风接受央视网专访

当前,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从未来的挑战变成眼前的危机。

2021年1月一场超级寒潮席卷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,1月6号北京出现了零下19摄氏度的低温,这是1966年以来北京地区的最低气温。

2021年7月,我国河南省郑州市遭遇了极端暴雨天气,在台风烟花的影响下,7月20号郑州市一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.9毫米,突破我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。

对此,高风表示,全球气候变化是不分疆域的,北极是全球的北极,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持续减少,全球都会受到影响。

2018年,中国发表《中国的北极政策》白皮书。中国作为北极域外国家,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、建设者和贡献者,努力为北极的变化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。

高风是我国北极事务发展的重要见证人,同时他也代表我国参与了大量的国际环境会议和谈判。回顾他的工作经历,每一次会议和缔约都是中国环境事业的重要时刻,但在众多的历史事件中,一场20年前的谈判让他至今记忆深刻。

2002年10月23号,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。在开幕式上,时任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、中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的高风代表中国政府进行了发言。

高风大会上发言

在这次会议上,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代表经过10天的艰苦磋商和激烈争论,终于在会议的最后一天达成共识,正式通过《德里宣言》,强调抑制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。

有关专家指出,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问题,它实际上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、科技、政治等领域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尖锐较量。

2015年,联合国制定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,应对气候变化是其中之一。

高风认为,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“最自然的、最有效的、最可实现的”唯一路径。

编辑:赵雪松 责任编辑:
点击收起全文
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
|
返回顶部
更多精彩
精彩图集
正在阅读:《环境治理 中国答案》 第一集: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在行动
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
手机看
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
A- A+